内部学术交流:钟一鸣老师谈“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5-23浏览次数:516

  新闻传播学系本年度第二次内部学术交流活动于5月19日下午进行。中文教研室钟一鸣老师就“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向全系老师介绍了自己教学改革实践的体会及思考。

  钟一鸣老师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所有教改实践,应围绕着真、善、美这一终极目标来进行。而提出真、善、美的终极目标,是基于这样二点:一是大学的办学宗旨,二是大学语文课程的属性。其实早在200年前,康德就在其理论架构中提出了人类社会的三大目标——真、善、美。康德认为这三大目标是内在于我们自身的,而不是外部强加于我们的。这三大目标既是一个人发展的目标,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目标。那么,大学教育所能起到或所应起到的作用,就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求真、求善、求美,开启学生自身的真、善、美因素,并使其发扬光大,除此无他。

  故此,钟一鸣老师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分为求真、求善、求美三大块。求真部分重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求善部分重在对榜样的学习和意志力的培养;求美部分重在对美的感受、体验,培养、提高审美能力。于教学方法上因求真部分内容难度较大,教师故作较为详细的讲授,且讲解是一种示范性的,能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而求善部分的内容,教师除重点讲授了“善”的意义外,对文章只作概要介绍,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提交一份读书报告即可。求美部分因是文学作品,学生的阅读兴趣较浓,则采取师生互动方式来完成,即教师示范性地讲解分析一部分作品,重在讲授文学作品的特点,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时的思维方式方法,还有一部分作品则留给学生自己去分析理解,然后在课堂或课外互相交流。

  钟老师还就文本分析、细读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对文学作品的细读、分析,除了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方法的一种示范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等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这是文学教学能够做到的。他最后以具体作品作了演示性的文本分析。

  因钟老师所谈内容多来自教学第一线,也是老师们平时所关注的,故反应热烈。在随后的讨论中,张军、彭书雄、金立群、陈建华、王世立等老师纷纷发言,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就钟老师的发言,进行了延伸的探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