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新: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四大名著

发布者: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19-05-15浏览次数:977




本网讯(通讯员魏晓铃)4月17日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受莅临我校国学班,讲授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四大名著。


授课伊始,陈教授高度评价了四大名著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并阐发了其对于当代文学与社会的现实意义。随后,陈教授从三个方面对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四大名著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从四书五经到四大名著

陈教授首先从四书五经的地位变化讲起,谈论了中国古代由汉唐时期重视五经到宋元明清重视四书的转变,由此引出“四大名著”为何出现,又为何能够取代晚明及清初“四大奇书”等疑问,并一一进行解答。随后,陈教授还对民国时期“四大名著”地位的确立和建国之初“四大名著”影响的进一步扩大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二、四大名著内容上的特点—对于妖魔的重新定位

陈教授从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解读。首先是魏晋至清时期妖魔形象的变化。陈教授认为对于“妖”的形象,经历了一个自唐开始直至清朝的“善化”的过程,而《聊斋志异》即是其完美的体现。而《水浒传》、《西游记》两者同样包含着对妖魔形象的善性表达。两者中的妖魔形象所传递的是“以小传统质疑大传统,以民间质疑庙堂”的创新与反抗精神。另外,则是四大名著中妖魔的特点。陈教授引用历史上诸多对于曹操、陈后主、贾宝玉等人的评价,站在作为上位者和文人不同的角度,通过对其治国治家之能和文艺才能的对比,揭露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和个人人性自由之间的矛盾,突出了四大名著“对通行标准的自我想法和质疑,并以妖魔质疑成规陈说,重新衡量社会”的特点。

三、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陈教授认为,四大名著所代表的小传统在明清大传统僵化之际刺激了中国传统社会及文化,激发其活力,对中国的大传统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四大名著甚至可以和先秦老庄相提并论,与四书五经一起铸就了中国文化在明清时期的辉煌。


结尾,陈教授再次高度评价了四大名著的文学历史地位,并希望同学们能认真阅读,进行适当深入且带有批判性的思考。

课程尾声,在场学生与陈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陈教授为同学们所提问题作了精彩的解答,让聆听者受益匪浅。